第110章 没水的淮河县

二月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古代炮灰女的养老计划最新章节!

    三石村

    苏秉义此时也焦头烂额,他们村子三千斤红薯种子夏收收上来13万斤的红薯,只要是种了红薯的人家自从收获了就像是过年一样开心。

    没种的人家天天往村长家里跑,夏收后的补种他们必须要拿到红薯种子。

    苏秉义天天在家里被人堵着,怎么躲都躲不过,无奈只能把自己的红薯换给村子里的人,有些家底的就是直接给银子,没有的都说好秋收的时候借多少还多少。

    这种占便宜的事苏秉忠偏偏占不到,苏秉义明确说了,管红薯分配的苏荷,苏荷不允许,他根本不可能分配,当初分家的事整个村子人尽皆知,同一个村的也不可能会分给苏秉忠家。

    苏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赚银子。

    王翠翠天天在家里叫骂,大房跟着煽风点火,二房苏德才带着妻女低头听训,三房冷眼旁观,这一家的气氛没有一天是好的。

    何念儿现在也讨不了好,因为她刻意的避孕,导致自己到现在也没怀上,被王翠翠嫌弃,她也不在乎。

    要是婆婆过分的不给她们娘俩饭吃,她马上就跟苏德才说,“我在这家里日日干活,可饭却吃不下,婆婆看不上我跟娇娇,不如和离吧,我还是带着娇娇回娘家,好歹有口饭吃。”

    苏德才惊讶于何念儿的硬气,他当然是不想和离的,一则她对何念儿很满意,二则家里也不可能再花银子给他娶媳妇了。

    苏德才亲自去跟王翠翠说,从此再没少过母女俩的饭,只是每天母女两个都会被迫听一些不好听的话。

    何念儿根本不怕,她这一年也存了三十两银子了,苏荷还承诺过,要是和离了,也会帮她找个活干,就说这红薯,肯定也是有的。

    她有的时候还巴不得跟苏德才和离,这样自己也能种红薯了。

    现在这红薯可是个宝贝,价格卖的比小麦还高呢,产量更是惊人,就是种一亩地,一年也能挣个几十两,那家里田地多的,种个一年红薯褪了泥做城里人也是敢想的。

    因此六月份的补种,地里几乎都是种红薯。

    正当大家期待着收获的时候,井里的水供应不上了,村子里的人都要疯魔了。

    苏秉义这里才消停两个月,头又开始痛了,他又被村民堵在了家里。

    “村长,井里的水位又下了一点,现在村里晚上都在排队打水了,这可怎么办?”

    几个年纪大的哭的眼泪都出来,这眼瞅着银子马上就到手了,突然打水漂了谁能接受。

    苏秉义无力的坐在炕上,他直觉这个水位还要降,要是连人喝的水都不能保障了,那还管什么田地呢。

    大河村也是一样,只是大河村比三石村好一点,那就是大河村的井有四口,且一口是深井,目前水位暂时没有下降。

    苏荷这边已经让柳白去城里买缸跟水囊了。

    缸是留在家里用的,水囊是在为以后做准备,万一,真的要转移,水囊人手一个是必须的。

    除此之外还有油纸,苏荷又花了50两银子,这钱必须花。

    再说逃荒的工具,马车她有两辆,两个骡子配上正好,另外四头牛,可以再买四个板车或者马车配上,苏荷钱多肯定是想着配马车的。

    再说家里的家当,厨房的锅碗瓢盆,如果要走按照最简单的来,那就是一个大铁锅,再人手一个碗一双筷子,再来把菜刀就够了。

    吃食上要做好防潮防灰,这个可以用油纸包住再放入密封罐子,面粉要防止生虫子,只能先边上放点花椒跟大蒜,能防多久是多久。

    红薯干既可以当主食又可以当菜,苏荷空间里面存了很多,这些都是菊花几人花了两个多月给她做的,她存了大半在空间。

    还有肉干,苏荷在县里让柳娘做一千多斤的肉干。空间里囤了大半,家里放了四百斤做样子。

    红薯粉这两个月也陆陆续续做了七百多斤。这会子缺水,苏荷也不想再做了。

    整个长廊全部做了三层木架子,一排一排都是竹编簸箕,上面晒得全是红薯干,做好一批换下一批。

    半个月后,水位急剧下降,一下子到了只够村民喝饱水的地步,地是根本没水浇。

    大家只能提早收获了。

    这一次整个村子都陷入在悲伤之中,这一批的红薯因为缺水,所以个头偏小,且产量偏低,上好的一等田产量两千多斤,荒地多的八百,少的只有五百斤了,虽然跟种小麦比还是有优势,但是习惯了高产的村民哪里能接受。

    其实她们还不知道,整个金阳城都面临缺水的问题,别的村子原本亩产五百斤的小麦,这次秋收只有三百斤,这可是他们一整年的收成,收成少了税还是要交,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过冬,井里的水又到底了,这样的窘境几乎没有给这些泥腿子活路。

    今年的秋收陈实亲自带队提早了半个月来收税,税跟夏收保持一致,大家都很心痛,要知道夏收一等田可是收了一千多斤的税。

    不过柳树村的人虽然心痛,但是还是老老实实交了,对比其他村子,他们村子已经很好了。

    没想到过了三天陈实带着人又来收粮食了,他想花银子买,10文一斤。

    但是卖的人很少,大家都知道县里的粮铺都涨价了,陈米昨天已经涨到了六文一斤。不少人都在后悔夏收的时候把多余的红薯都卖了,如果不卖这会也不用担心过冬的事了。

    陈实这会心里也急,上头让他秋收后多运点粮食去边关,这紧要关头粮食减产了,除掉税收的粮,还差十万斤。他哪里能变出10万斤的粮食来。

    “大人,我家的红薯可以卖一部分。”

    苏荷主动上门,她心里很清楚大家不卖是不可能的,这会还是卖,要是当官的横起来强行征收,也是没法子的。

    最重要的是,她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苏荷这次是15亩地都种了红薯,家里的田没有受到影响,还能照拂舅舅们的地,因此他们王家是损失最小的。

    陈实听了苏荷的话松了口气,有个带头的就行,他也不想为难这些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