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出名

云行千里不留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掀宋最新章节!

    王禀刚想上去和章援打个招呼,毕竟赵明诚是他大哥的女婿。当初在凤翔城,章援也见过他不少次。

    外人都传他是赵明诚的心腹,说的王禀自己都险些相信了。

    章择身边小跟班,那才是和赵明诚等人都熟悉。

    “官人,在西北,没有哪家姓赵的了。”

    “什么意思?”

    “全然不顾皇家忌讳,敢挂旗的那位……不就是赵军都么?听说前些日子,又被提拔了都监,现在都叫赵押监。整个秦凤路一带,都知道他这么一号人物。”

    章择听了,气的嘴角一抽一抽的。

    “这是他的兵?”

    “是啊。本来一路上跟着,也是让他们过过瘾,不过多吃些粮食。可是昨天起,他们忽的挂了这么几面旗。军营里都传遍了。”

    章择气的返回去,“你去把人给我带过来。”

    小的唱个喏,骑着马就去找王禀。王禀只得孤身一人来见章择。章择见了王禀,那是眼前一亮。

    “怎么是你。”

    王家那可是世家,不过暂且没落了而已。章择记得这个年轻人,会武艺。当初公子王孙聚会,有人和他比过几招。

    “蒙赵押监提点,得了个机会讨伐西夏。军旗的事情,是我受人怂恿,一时间惹了大祸。”

    章择捏着酒杯,“他一介书生,擅长作诗,如今却对军政大事喜爱的不得了。今天举荐这个,明天提拔这个,搞得好像人人都知道他有个当副枢的老爹。”

    王禀沉默不语。

    “你去,妥善处置了旌旗。对外就说你们是为官家立的旗,与赵明诚无关。切记。否则你们要给赵明诚惹大麻烦。随后和你们军中所有指挥使各领二十军棍。此事就算了了。”

    “多谢观察使。”

    王禀、周泽、王厚谁都没逃得了一顿板子。且是当着禁军、西北各路厢军的面打的,还有被抓的西夏党项人也看了个热闹。

    只是王禀没想到的是,经过此事,他们虽然把写着赵字的军旗给挂在了兴庆府都城的城墙上,巧立名目,躲过大祸,可是他们这一支军队却彻底出名了。

    自那以后人人都知道有王禀带的这么一支部队。章择不想惹麻烦,给了他们个差事,叫他们跟着保护自己。

    王禀因祸得福,在军中越发有名气。

    -----------------

    时间过的极快,八月时节,陇西一带早有杏子黄了。驻扎地方的兵卒都派几个闲人前去农家院子里或买或讨杏子,这带回来一筐,够大家吃个高兴。

    凤翔城里也多了卖杏子的。

    赵明诚看着案上堆着一堆杏子,黄乎乎、又大又圆,“这是谁送的?”

    “军中将士们送的。说是他们亲手采摘的,全做给您的心意。”

    赵明诚忽然想起来前几天,他亲自分批把粮草存入新建的粮仓,囤了才不过三分之一。看着足足有两座山一样多的粮食,可是实际上吃起来,不过几个月就没了。

    粮仓太小,可是又不能修的太大。

    那就只有……

    赵明诚前去寻找夏御之,“我以为,应该多修几座空的粮仓,以备不时之需。一者可以囤积粮草,二则我们可以用来设疑阵。”

    “可是光在凤翔,我们已经有四座粮仓了。”

    “听说西夏兴庆府已经被我们大宋占领了,下一步肯定是继续向西北进发,以夺取河西走廊,占领山丹马场。既然要取河西走廊,到时候大军必定要过秦凤路啊。”

    夏御之犹豫再三,“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有个问题,朝廷每年拨的粮草都是定额的,何况现在起战事的又不是咱们,就算建了粮仓,难道要靠着平日里克扣士兵来囤积吗?我听说你对士兵们恨不得每天大鱼大肉,每人配备马匹弓箭严格训练。如此体力消耗,怎么可能在粮草上做文章呢。”

    “粮草的事情,我另想办法。”

    夏御之坐在塌上,手里拿着一幅画正看着,这是乡下淘来的,说是李白的真迹。

    夏御之鉴赏了半天看不出真伪,忽的想起来眼前这人不正是有名的金石家吗?

    他将画卷收起,语重心长的道,“我知道你是什么想法。收服西夏,夺取山丹马场。有了马,便可以和辽国抗衡,到时候就可以废除澶渊之盟。可是做事要讲究方法,你爹做事就极有章法,你怎么不随你爹呢?”

    赵明诚没说话,要是凡事都想着靠你们,大宋早亡了。

    夏御之瞅着赵明诚泄了气,就请他来帮自己鉴定鉴定。

    赵明诚还以为他在看军报,没想到他在把玩书画,他忍住一口气,“这字一看就是假的。我哪里有一副李太白真迹,他提笔每每都要旁逸斜出,却又飘逸灵动不显得凌乱。这幅字虽然看着飘逸,可是凌乱的很,而且不够大气。应该是后人的伪作。”

    夏御之一听,顿时泄了气。

    “可惜啊。”

    “倒也不必惋惜。我从来没见过这副字,可是这首诗看着像是李白所为,只是没有入现在通行的诗集,防御使再找找看,指不定能找出失传已久的真迹呢。”

    夏御之一听,顿时两眼放光,“好,说得好。”

    随即夏御之又道,“这粮仓的事情,自然好说。你只要有办法弄来粮食,别说再修几座粮仓,修十座我也支持。此事你尽管安排。”

    “多谢防御使。”

    赵明诚出了门,门外大太阳正烤着,土地被太阳烤的焦黄,赵明诚脚踏在路上只觉得烫脚。

    巡坊监押司何玉芝追了出来,“官人,西北之地,如今是鸟不拉屎,怎么还能继续多产粮食呢。”

    赵明诚却道,“自我来了这里,一直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农田。到底有没有效果,一看便知。话说你不去看马,来找我做什么?”

    当然是跟着你啊。那夏御之顾虑种种,唯一的想法就是早早回汴京。还不如跟着赵明诚呢,多做点事,免得自己啥事不干心里慌。

    “今年夏天下了好几场雨,我已经命人把马赶到山坡上了,凉快。”

    “那就行,来我府上吃杏。话说我领人种的树活下来了吗?”

    “这现在哪能看出来,有的树栽了三五年还不是死了,您得多看看。”

    “传说中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即便是最严酷的环境,它们也能扎根活下来。这里可是秦凤路啊,比那西北严酷之地好上许多倍,此处一直有塞上江南之称。我今将耐旱的树种在了整体环境相对湿润的土丘大道上,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这种树,有什么好处吗?”

    “闲着也是闲着,多种几棵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不比单纯踏青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