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轰动一时

云行千里不留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掀宋最新章节!

    第238章 轰动一时 (求打赏月票!)

    赵明诚本以为李师师是心胸成熟大姐姐,没想到她竟然会读了一篇文论随后哭了起来,可不是林黛玉再世。

    不过听了李师师的控诉,赵明诚自然而然便明白她。她想把一切事情都给看空了,将一切都看做是过眼云烟,不值一提。

    可是忽地李清照告诉她,其实人生是可以过的轻松幸福,无拘无束的。

    这下倒好,李师师的心理防线崩溃了。

    这就好比年仅二十五,初从青州抵达汴京的赵挺之一般,原本一直在青州处于中上游,忽地到了京城发现自己啥也不是。又好比现代社会刚上学的大学生,在初中高中是学校里的传说级人物,可谓凤毛麟角;可是一等到进了大学,发现身边人都是龙凤之后。

    原本社会就极其不公平,而一个一直处在温室之中的人忽地到了社会环境中,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死亡。

    赵明诚听了,顿感李师师缺乏名分。

    正赶上赵挺之不在,赵明诚广而告之,将李师师纳为妾室,又为她在城郊举行了仪式。

    这是赵明诚早就应该给李师师补上的。

    女人非常缺乏安全感,名分对她们而言非常重要。

    郭氏见了,不免担心。赵挺之一直恪守规矩,从不乱为。他当初就觉得赵明诚赎买官妓回家不仅仅有损他的名声,而且也会给子孙后辈开个坏头,必须要加以禁止。

    赵家是寒门,可是寒门是相对世家来说的。在这样的家庭在社会上还是相当有地位的,属于书香门第,寻常人想攀也攀不到的。一个清贵人家,最不屑的就是沾染赌博、滥酒、好色这些事情。

    赵明诚这般作为,赵挺之若是回来,肯定是要大发雷霆的。这还只是其一,若是他回来,见到兄弟几个已然把家中府库都给分完了,心肯定寒透了。但是她也无可奈何啊,儿子们都长大了,尤其是赵明诚,越发暴露本性了。眼瞅着整个汴京已经是除了皇帝,没人能治得了他了。

    但事情却恰恰朝着郭氏担心的方向发展,赵明诚因为这件事已经远离了汴京的清流文人圈,转而开始被一些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世家公子哥所欣赏。

    就在赵明诚纳李师师为妾不久后,便有几位赵氏、李氏、王氏子弟请他去赴宴。而文人圈子里,也多有指责赵明诚的人。他们认为赵明诚做事实在是不成体统。

    此时的大宋,清流和浊流之间尚且还有着鲜明的泾渭之别,各自划清界限。花街柳巷填词者柳永这般的人物当初上不得台面,如今还是上不得台面。

    赵存诚忍不住感慨,“三哥儿怕是就这样废了。大好的前途,他竟然把握不住。”

    -----------------

    这边樊楼上达官贵人子弟正在潇洒,大家都在聊一个奇女子

    “若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那是什么样的人都有了。可说到这女诗人,还得数咱们大宋。想来魏晋时期,也有诗人蔡琰,但是都不如如今这一位。试问有才华的女子,古来皆不少,可是这易安居士,却最是不俗。”

    【蔡琰:蔡文姬】

    “这是怎么说?”高俅侍奉着一旁穿着青蓝色长袍,戴着方巾低头饮酒的男人,他替主人问话。

    “这自然是因为,易安居士不仅仅有才华,更有才情啊。才华可通过苦学而得,可是才情这却是上天赋予的了。”

    “这倒是,这倒是。”高俅坐下来,给赵佶倒酒。

    赵佶此时也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听了这番话,不免对李清照产生了好感。

    待回到了雅间里,赵佶便对高俅道,“到底是个怎样的奇女子,我倒是想要瞧瞧。”

    “大王,您身份尊贵,至于李清照,她的父亲可是个是非之人。李格非的师从李清臣,属于变法一派,且如今是两面游走。以大王的身份,怕是不能和这李姑娘多有来往。”

    赵佶无奈。他虽然能来樊楼喝酒,但是每次都得是偷偷摸摸的。一贯如此。

    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光明正大来这些地方,无拘无束。再也不用顾忌其他人的目光,可是要这么做,那他就得获取无上的权力,那样才有机会。

    这厢赵佶玩的不尽兴,扔下钱就坐了马车回王府。王府内不知不觉间恢复了过往的人气,赵佶一进门就见桌上摆放着许多礼物。

    他没问也知道是谁送过来的。

    待他洗了个手,抹了把脸,便回了书房练字。

    高俅一见赵佶入书房,那是高兴地不得了。赵佶这个人有个最大的长处,他喜欢艺术。一旦进入艺术世界,便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高俅眼见赵佶进了书房,摊开宣纸,开始调墨,便知今日赵佶是出不了这个书房了。

    赵佶对着宣纸,手腕轻旋,像玩儿似的,又像是画画一样。

    半炷香的功夫刚过,宣纸上便出现方方正正一百个大字。而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副竹墨画一样。

    这正是赵佶自创的瘦金体,书体每个比划,都像是竹叶一般,舒展、劲道、有棱有角。

    高俅跟在身边,将写好的第一幅字放在大理石铺就地地砖上晾晒。

    高俅忍不住赞叹道,“大王的字又精进了不少啊,常人若是能够时时玩赏大王的字,可延年益寿了。”

    只要是人,都喜欢听身边人给自己说好话,赵佶也不例外。

    赵佶笑问,“真的能有这样的功效吗?”

    “千真万确啊,大王写的字儿比宫廷画师画的画都要好看。”

    赵佶眸中闪着光,“想我这些年来,饱受诟病,隐忍多时,多亏有这些文字金石陪着我,否则根本难以度日。如今字已经练成了,也该拿出去让大家都开开眼了。”

    高俅忙躬身道,“恭贺大王。”

    没过多久,东京七十二座名楼商议的主人翁又变了。这一回,大家交口称赞的人乃是神宗皇帝第十一子端王爷赵佶。

    赵佶的一些诗稿被家丁传了出来,很快就引得文士名流赞赏,甚至已经有太学生拿去争相传抄模仿。赵佶一时间风头极盛,为汴京士人争相夸赞。

    身居皇宫的赵似听到这个消息,却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