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烧起来了

云行千里不留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掀宋最新章节!

    第251章 烧起来了(求打赏月票!)

    只是这一天他出门去买茶叶,忽地听到街坊邻居这么说,“我听说赵明诚这厮,前些日子带着官家去逛樊楼了,还是打着请官家去南院亲自的名号。”

    “还有这回事?”

    “这肯定是真的,他经常去逛樊楼。光我自个儿都看见他好几回了。”

    这在樊楼看见赵明诚这种话全子承听起来多少有些假,赵明诚虽然出名,可是他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看见并且认识的人物。他住的这片坊区里,都是些寻常百姓,平日里赚钱都来不及,哪来的功夫去樊楼。更何况,去樊楼的顾客,都是会被保护隐私的。

    樊楼被称为天下第一楼,哪有那么简单。寻常人有钱也不过最多到一楼吃个菜。

    可是有一件事,全子承是肯定的。赵明诚确实领着皇帝去了樊楼。

    樊楼,达官贵人去的娱乐场所。可是一国之君去那种地方,多少有些掉价。

    全子承忍不住内心骂骂咧咧起来,都说了劝官家回宫,你却一个人和宫里的太监唱反调,屁颠屁颠带着皇帝上樊楼,这可不是讨好皇帝。没想到吧,报应来的这么快。

    全子承倒也不是不在意这件事,只是他从小在汴京城里长大,什么样的风言风语都听过了。听来听去只有一个感悟吧,人红是非多。

    而在汴京,国家的政治中心。在皇宫的那一位可是被全天下的人都盯着的。因为当一个人成为皇帝,他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有了政治意义,这就使得如今的赵似哪怕有个风吹草动,对外咳嗽一声,都要惊动大半个汴京城。

    全子承老早习惯了,他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竟然寻思着这件事等过个几天,风头自然而然就过去了。

    -----------------

    汴京皇宫。

    赵似在福宁殿里歇息,先是在军器监由赵明诚让他开了开眼界,随后又被引去樊楼,按理说这些事儿应该让他心情好转。

    须知得病时,灵丹妙药都是其次,关键是得要保持好心情。有了好心情,大部分小病很快就可以痊愈。

    赵似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赵煦难道也不知道这个道理。

    当然不是。

    皇帝也知道怎样会对自己的身体好,可是底下人不想看皇帝的身体倍儿棒。

    眼瞧着如今章惇年迈,皇帝宿疾,平日里那些只敢在角落作妖的魑魅魍魉如今都想着出来了。

    听说大宋的官家去了樊楼,吕惠卿和一些旧的皇亲国戚开始坐不住了。对他们来说,这是个不详的信号。

    自从陆林接管皇帝亲卫,他们能够得到的消息就越来越少。毕竟世上还是有很多人不会被利益驱使,去做违背国家利益的事情。

    这里就牵扯到了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政治家是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其次考虑政党利益,最后考虑自身利益;而政客首先考虑个人利益,其次考虑政党利益,最后考虑国家利益。

    陆林不是因为作为赵似的心腹,所以才不会出卖赵似,事实上他是出于一种为国家考虑的大义,这种高尚的情怀占据他胸膛下的血肉的每一寸每一分,所以他敢并且有着无穷的动力和那些危害国家的人斗争。

    陆林接管皇城司亲卫,直接阻断了一些受贿之人和外界沟通的渠道。这就等于断了原本想着在赵似宿疾上做文章的人的念想。

    那些国家的蠹虫,不过是推举几个书生,借助利用他们对国家的忠心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完成他们的目的。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重点只在于这样做了对谁有利。吕惠卿也不过是一杆枪而已。

    赵似的病况已经被隐瞒的天衣无缝了,外界数月不知道赵似身体状况。只能靠面见皇帝看他气色来判断。如今皇帝居然去了一趟樊楼,可见他身体还可以。他们害怕赵似挺过了这一个大关,若是真的挺过了,死的就是他们。

    于是在这种时候,吕惠卿又被推出来,因为他背后的利益集团已经坐不住了。

    改革派和保守派、新党和旧党,早就不是单纯的派系之争,这是利益之争,性命之争,权力之争。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若是由着改革派、开战派在朝中继续做主,那税收只会越来越高、一打仗生意也没法做了,作坊直接停摆。

    吕惠卿心里自有他的盘算,改革要让百姓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换来的结果不过是让国家府库充盈,为的却是打仗。他问过百姓们,大家都觉得还是以前好。

    当然也有人觉得改革好,因为这类人希望看高官倒霉。这类人是中产,改革与否都对他们影响不大。

    赵似坐在福宁殿里,手中捧着佛家心经。

    读经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暂时摆脱烦恼和痛苦。殿内香炉中飘着袅袅香烟,沁人心脾。虽然春日已到,可还有个倒春寒要来,所以殿中的地龙没有停,暖炉还在烧。

    赵似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坐在蒲团上,背上脖颈脸上都挂着汗珠。

    陆林在殿外候着,值班的禁卫虽然站的直挺挺,可是目光都落在陆林身上。很多时候,一些平凡的人不是有意去作恶,而是没有人给他们做一个好榜样。禁军里多的是臭鱼烂虾,能做个指挥使、教头的人,大部分都是靠关系进来的。

    可是陆林不一样,他有实力。也许一开始禁军会对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有些反感,但是对男人来说,实力可以让他们都心服口服。

    可是眼下,一把火烧到了宫里来,明着就是要把陆林给烧了。

    明着帮助赵似和太监们斗,这就是和皇亲国戚都,他们哪会轻易放过赵似。

    将士们也都通宵情理,所以都很担心他。

    皇宫的正殿叫做大庆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而大庆殿之南,是中央政府办公机关,二者之间有门楼相隔。这个机关,是诸臣入宫求见皇帝的地方。

    在这道门楼前,曾经站过狄青、范仲淹、王安石、苏轼。

    现在,这道门前立着的人是吕惠卿以及一干大臣。有御史大夫,有政院要员,多是反站派,反改革派。

    他们静静候在宫门前,手中持着奏章,都是来请求赵似重惩赵明诚、陆林的。

    赵似能做到皇帝,不是意外捡了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自己背后也有势力集团。他的皇后乃蔡确的孙女。蔡确,那是昔日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重要人物。

    赵似有这样的妻子,明显支持他的就是改革一派。

    皇帝微服私访去樊楼这么大的事情总算被人抓到了赵似的把柄。

    他们不敢攻击章惇,但是可以拿捏两个小角色。赵明诚和陆林就是首当其冲啊。

    吕惠卿在殿外等候,风烛残年的人了,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希望顺其自然,这样可以将百姓的伤害降到最低。

    只是这种见解又有几个人能懂呢。

    他倒是目光一如既往的坚定、清澈。

    改革还是不改革这把火,最终还是在赵似在位时期又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