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群龙无首,诸臣自乱

云行千里不留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掀宋最新章节!

    第264章 群龙无首,诸臣自乱(求打赏月票!)

    赵似退居福宁殿养病,太子又年少;大宋的铁腕宰相刚刚去世,整个朝廷那是真的群龙无首。

    不出三天的功夫,文武大臣便撺掇朝中各部尚书;请枢府、政府二府出动人马,又极其请张商英,众人一同联名上奏。这事情闹的大,连军器监监事都被大风刮过去了。

    赵似和陆林正在殿内说笑,忽地小太监过来汇报。

    “大家,张相公带着诸臣一起来请见官家。此时已经候在大庆殿门楼前候着了。”

    “朕知道了。你退下吧。”隔着帘幕,这传话太监连赵似的真容都没见着。听这话言外之意,想来是官家打算让他们先在外面一直候着。

    等到殿内又剩下赵似和陆林两人。

    赵似问陆林,“你觉得朕这招以退为进如何?”

    陆林笑道,“微臣本来不知道官家是何用意,不过如今听诸位大臣都急了,这才领悟官家的用意。”

    赵似淡淡嗯了一声,“朕这回就是要以静制动。朕倒要看看是谁要翻天?你亲自替朕传话给诸臣,就说朕身在病榻,不能处理朝政,有什么事情就让诸位大臣自己商议。”

    陆林欣然领命。

    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陆林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皇帝的驾临。原本还在门楼前喧闹不绝,毫无规纪的众大臣忽地见陆林过来了,立刻一个个拂拂袖子,站得如钟如松。

    陆林方才还听见门楼前一般人叽叽喳喳吵吵嚷嚷,和菜市没啥区别,越走近却发现大宋的朝堂队伍鸦雀无声。

    他们忽地集体静默,这还让陆林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他对着诸位大人作揖,随后一字一句传达了皇帝的口谕。众臣闻之无不变色。

    大家都看向朝中几位肱骨大臣。

    张商英、李清臣、蔡卞、吕惠卿,他们都是如今朝中的风云人物,随便挑一个出来,这履历都够让人惊叹。

    此时的赵明诚确实没有办法和他们相提并论。因为大宋从来都不缺少年才子啊,如今的肱骨大臣,哪一个年轻时又比赵明诚差了。不过是赵明诚吃了中华文明发展两千年的亏,不着老道罢了。

    张商英记着自己是身负重托之人,这个时候,还是应当他来主持大局。

    他便转身对诸位作揖,“诸位同僚,我张某人虽然不才。可是如今情况危急,朝中不可一日无主。官家又让我等一同商量,不知诸位可否一同移驾政事堂议事。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推举出新任宰执,统领朝纲。”

    李清臣捋捋胡须,“张相公说的有道理。”

    于是众人便挪步往政事堂走去,在政事堂里,各路神仙都到了。章惇一倒台,吕惠卿说话的嗓门都大了许多。

    “我认为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先要把曾院士请回来。大家也都知道,曾院士一心为国,又是朝中栋梁。只是之前和肃忠公不睦,这才出落在外,如今正是该请曾院士回朝的时候了。”

    “哪有这种说法?我们如今是在商议,谁来接替宰执之位,可吕官人说是请曾院士回朝。这不就是等着迎回曾院士吗?”说这话的人正是章家子弟,他很不满章相刚刚去世他们就开始对整个章氏打击报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文化人和文化人对骂起来,常人是把握不到他们的雷点的。

    吕惠卿当即瞠目,“你说谁是司马昭?”

    “谁请曾院士回来就说谁。”

    这时,朝中一些为人正派,真正为民着想的人再也看不下去了。

    以何执中为首的寒士出身派忽地道,“都到了这个时候,若是还为变法的事情纠结,我看大可不必。”

    此话犹如中正之音,又似利剑出鞘,惊的众人都不说话。俗话说平日里行得正,坐的端。屁股干净的人说话就是有底气,何执中作为从三品大臣,虽然是寒士出身,可如今身居富贵,从来没有忘贫贱时期的故事。曾经出缗钱巨万置办义庄,以赡养宗族。

    只是他生性过于谨慎畏惧,平日里都喜欢迎顺大家,对谁都不说坏话。是个做事靠谱、但是喜欢左右逢迎的人物。

    过去,他和赵挺之两人颇有相合之处。

    赵挺之还写过不少诗给他,两人也算是臭味相投。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他,何执中这边慢慢道,“从王文公开始,朝中就一直开始为变法喋喋不休。其实变不变法,我看受益的都不是百姓。赵明诚不是都说了,变法救不了大宋。诸位也该都听说了。”

    诸臣闻之默然。

    何执中这才慢慢道出自己的想法,“周书有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今朝中局势大变,诸位也该顺势而为。何必再闹得朝堂上大家都不愉快呢。”

    平日里一个很低调,见谁都不敢得罪的人,如今忽地站出来说这么一番言论,大家初听都感到惊讶。

    直到,赵挺之的妹夫刑恕开口说话了。

    满朝文武,皆是姻亲的姻亲啊!

    “吾等以为,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在变法和不变法之间做个抉择。往日里宰执坐镇,满朝文武皆是一家之言,变不变法,甚至连官家自己都不能决定。如今官家卧病在床,朝中政务积压。这个时候该我们自己下个决断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朝中多了许多寒士出身的三品、四品大员。大家伙都随声附和,反变法派闻言,自然激动不已,纷纷附和。

    吕惠卿喜道,“我看正是此理。变法非但于百姓无益,又何必再变?因为变法搞得民不聊生,若是再不废止,那就是真的是饮鸩止渴了。”

    满朝文武忽地一起做声,大家几乎是振袖而呼,“废除变法。”

    “废什么废?变法是二位先帝的毕生心血,你们满口胡言。若是不变法,还不知道如今汴京城里多少饿殍?”张商英据理力争。

    听起来言辞有些尖锐,可是大家伙却都脸色异常平静,不失大家风范。

    人心虽坏,却不是旁人揣测出来的那种坏。

    虽然今日在辩论的诸位,基本上都是身在《大宋奸臣传》的诸位,可是他们一开始的出发点绝对不是为了害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