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云行千里不留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掀宋最新章节!

    第291章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赵明诚正欲告辞。

    皇帝自己不干正经事,可就苦了为人臣子的人。偏偏赵明诚又是不死心的人,他想让大宋解开枷锁,缔造新的辉煌。他不仅仅要给大宋补窟窿,还要开源。大宋都是无根之木摇摇欲坠了,开源自然更加艰难。

    可是大宋的皇帝赵佶却只肯做表面功夫,装作自己很忙。看起来每天的事情都被中书省安排的井井有条,可是实际上只是过去走过场,一点正经的没有。

    一开始大家还都感觉赵佶很不错,毕竟他长着一张有福气的脸,很容易迷惑大众;最初议论朝政,也都显得十分庄重严肃。

    可时间一久,众人就发现赵佶只是把当皇帝当做一种戏文里的角儿,更把一些大臣也当做前来演戏的。

    他自己本就心不诚、心不正,所以看人也是这样。

    偶尔面对张商英、赵明诚这样的人,随后自己的价值观立刻产生动摇,就在真假之间进行自我哲学思辨,紧接着立刻沉溺于诗词歌赋、弹琴画画这些文艺之中寻觅片刻的解脱。

    说白了,赵佶不肯面对现实。

    堂堂大宋帝国的主人,连面对现实都不敢,又怎么去谈顶天立地,匡正江山社稷呢。

    不过,他这样的个性,倒是很受奸臣喜爱。皇帝喜欢糊弄,奸臣也喜欢糊弄。国库里的银子破了。饮水不思源,这样下去大宋早晚要完犊子。

    赵明诚板着个脸刚从福宁殿走出来,迎面就遇到了太尉高俅。

    赵明诚立刻收容,“拜见太尉。”

    高俅摸摸自己圆滚滚的肚皮,睁大那双眯眯眼,随后笑道,“少师多礼了。”

    高俅也给赵明诚做个回揖。

    赵明诚便笑,“太尉礼重了。”

    高俅拍拍赵明诚的肩,“赵少师,你我也算是认识多时了。我能有今日全仰赖官家和太师,不似赵少师,年纪轻轻就夺得进士第一等,进入内阁那可谓名正言顺。”

    “太尉这就言重了。只要身在职位上能尽忠职守,自然可平息谣言。想当初姜太公在辅佐周武王之前,不也只能在江边钓鱼吗?而孔子也不只是靠着诗词歌赋来说教的啊。”

    这一席话出了口,高俅顿时眉开眼笑。他是真的高兴。

    “外人都说少师是因为勤勉为事所以能得官家器重,我看也和这张能说会道的嘴脱不开关系。”

    “太尉美誉了。德甫还要前往工坊瞧瞧,手下有人上报说工坊发明了一辆新机器,可以将产丝的速度加快两倍。”

    “两倍?”高俅听了这个,两眼顿时冒着精光。最近他们发现赵明诚不仅仅有从政的头脑,还大有经商的脑筋,像他这种依靠机器生产的新方式,大大降低了雇佣成本,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营业利润。

    高俅觉得,这里面有发家致富的大好机会。

    “赵少师,如果丝绸的产量提高了,到时候咱们大宋对外商贸可就能换来更多的钱,自然而然就能解决国库的问题。”

    赵明诚点点头,“这等事情,还需要和章相公再商议。”

    高俅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人活到一定岁数,会发觉钱是最重要的。

    人没钱直不起腰,国家没钱等着衰败。

    钱是人的养命之源。

    大宋现在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国库空虚了。

    没钱就没法打仗,没钱就没法养官员。没法打仗就得挨打,没法养官员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造反。

    所以章惇把最重要置三司交给了张商英,因为只要把控了经济命脉,张商英坐镇参政部门,可以有效地遏制贪污腐败,给大宋延长寿命。

    不得不说,还是肃忠公有远见。

    但是这么一来,其他人的财路被断了。可是赵明诚又开了一条新道儿出来,于是赵明诚就在众人的眼中变成了自动提款机。

    从赵明诚身上下手,总比找张商英容易的多。

    高俅眼波一动,话锋一转,“少师,大婚在即,怎么还什么事都让少师亲自来呢。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大宋朝已经没人了呢。”

    提起大婚,赵明诚脸上不禁荡漾出笑意。

    “这等事情,都是靠家中娘子张罗。”

    “赵少师好福气,家中已然有温柔贤惠的娘子,回头还能娶词女为妾,实在是齐人之福啊。”

    “是侧夫人。”赵明诚轻轻地提醒了一声。

    高俅和一众宫人闻言,先是一怔,随后才慢慢领悟。大家眼中都露出那种仿佛见证了什么特别甜蜜幸福的事情的眼神。

    “是是是,那是侧夫人,不是小妾。”高俅不仅自己说着,还看向周围大片的侍卫、宫女高声道,“都听到了吗,赵明诚娶的不是妾,是侧夫人。”

    这件事很快就传出宫外,自然又是一桩美谈。

    又是一年春日,李清照坐在西面高楼处一个人对着镜子贴花。

    半夏在旁边把这桩美谈之事说的头头是道,李清照心里自然甜蜜极了。

    这场新帝继位后规模堪比封后大典的婚礼,在汴京城以及周围五个州都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婚礼是在晚上举行,但是迎亲、宴请宾客,却要在白日间。是以这一日汴京城中热闹极了。

    远在杭州的蔡京以正儿八经亲姐夫的身份给赵明诚和李清照送了一份贺礼。

    而整个汴京城,凡官吏,不管大笑,一应筹备礼物,都来庆贺赵明诚的婚礼。

    赵佶在宫里听着汇报,“官家。这婚礼好大的排场,满朝文武几乎都去了,一向不与文官怎么交际的折家也派了人过去,延安路、秦凤路,也不知道怎么知道的风声,竟然提前三天也都派人送了贺礼过来。”

    赵佶听着,手中的笔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

    大家都去给赵明诚和词女李清照庆祝婚礼了,宫里竟然显得有些寂寥。堂堂皇城司的头目陆林、太尉高俅,也都赶着去送礼庆贺。

    赵佶心里颇不是滋味。大家都去了,就剩下他一个皇帝没有过去。说实话,赵佶是想去参加这个婚礼的,毕竟是文坛才子和词女的婚配,而这个文坛才子还是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愿意去看他的人。

    可是理智却告诉他。如果自己这个皇帝也去参加了这场婚礼,那恐怕大宋的江山,就要换主人了。

    可是离谱的是,在此之前,赵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是一场婚礼,却暴露了很多实质性的问题。

    “还有谁?”

    “剩下的就是一些齐鲁山东老家送来的喜信,不过他们送来的贺礼颇为寒酸,竟然是几车大饼子。可是赵明诚还是把这些礼物摆在了客厅,还在旁边列着名牌。”

    “那那些来宾怎么说?”

    “他们有人对此大为鄙夷,认为这些饼不该被呈上大堂;但也有人见此大为赞赏,说赵少师不忘本。”

    赵佶闭目,良久才道,“他就是这样重情重义的人,是个从书里走出来的君子。良人也。可还有其他事?”

    “少师以大婚为由,开设粥棚,赈灾救济汴京以及周围县乡的流民。”

    “他素来热心肠。”赵佶语气十分平静。

    可是细心的回礼太监却发现赵佶手上竟然一不小心沾染到了墨汁。

    每个艺术领域,练到一定的地步,就不允许犯一些错误。练剑的耍剑不可以刺破衣服,练字的写字不可以墨沾衣裳。

    “婚礼想必热闹非凡?”赵佶又温声问着,殿中传来清水汩汩流淌的声音,还有屋檐下的风铃清脆悦耳的响动。

    回礼太监一时间觉得殿内气氛有些不对劲。

    “是热闹非凡。太师亲自坐在大堂,少师的二位哥哥也在迎宾客,就连……”

    “就连什么?”

    “少师的岳父也亲自到场了。”

    “章援?”

    “正是。”

    “那排场可就很大。”赵佶心里盘算着规模,这样的婚事,只怕是要惊动整个汴京城的一草一木。

    “迎亲队伍从城西绕了一圈,这才排到李府门前。樊楼的掌柜闻此婚事,还送了十桌酒席。那赵府本是扩建,为了这场婚事,里里外外所有的院子都被用起来了。这才勉强塞得下。”

    “少师神态如何?”

    “那自然是喜上眉梢,奴才还没见少师这么高兴过。”

    “我去了,有地方坐吗?”赵佶忽地问。

    回礼太监愣住了,“若是常人,或许还能塞一桌。官家是皇帝,随行起码也要五十人,怕是不成。”

    赵佶莫名噘着嘴,不想说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是做皇帝竟然还有无奈的事情,不能参加重要的人的婚礼仪式。唉——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回礼太监听了,只觉得耳朵里像是钻进了水一般,嗡鸣嗡鸣的。

    “少师见了朕的贺礼,都说什么了吗?”

    “没见着少师,少时当时在迎亲的路上。是太师亲自出来迎接,说谢官家大恩,接着说皇恩浩荡。都是些客套话。”

    赵佶面上露出不耐,“朕知道了。退下吧。”

    -----------------

    黄昏时分,夜色将至时,赵明诚和李清照在太师赵挺之面前叩首。

    不同的是,婚礼仪式多了一道程序。

    赵明诚安排让自己和李清照给章援叩拜。

    他需要明着给众人表态,赵明诚的正妻是谁,也需要明着告诉大家伙,章家还是他的岳翁家。

    果然见到这一幕,张商英越发佩服起赵明诚来。

    张商英原本以为赵明诚不会做人,只会做事,可是现在张商英不这么想了。

    他是真的通人情世故,可是不愿意向有些小人低头罢了。

    给章援作揖,众人都十分惊讶。

    李清照自己已经不肯走动了,就是章援,他本来在旁边的椅子上坐着,听到这个消息装作肩膀一振。

    “这恐怕是于礼不合吧?”

    “岳父也是父亲,一日为岳父,终身为岳父。自然是值当。”

    李清照虽然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可是听到旁边穿着婚服的男人发出沉稳有磁性的声音,李清照还是乖乖照做了。

    众人见了,多有咋舌称道的。

    赵挺之似乎也在意料之中,坐在大堂上不动如山。

    曾纡其实看出来了,今日这场婚礼,怕是章、赵、李三人联手秀场之作。

    这场婚礼实际上是在炫耀、彰显赵家的地位,政治联盟。

    难怪整个大宋朝廷上层三公九卿都来参加这次婚礼,其实只是走某种政治形式过场。

    这就好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总得让大家伙都知道知道自己有多少实力号令诸侯。

    曾纡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到曹操,只是摇头间,见到新娘被请去洞房。曾纡看着鲜绿色的衣服,眼底莫名一痛。

    曾布曾经为赵佶的上台做过一些努力,再加上曾巩的影响,赵佶继位后,他很快就恢复了相应的地位。尤其是如今是主战派占上风,枢密院需要能够坐镇的人。

    赵挺之现在有能力压着曾布,也就对此不置议论。

    两家本就是姻亲关系,这若是不来婚礼,回去后肯定是要被人讥笑的。

    曾纡跌跌撞撞走到花坛边上,迎面见到一个少女坐在荷花池边上,手里提着一个篮子。

    少女低头之间,刘海盈盈,笑容和天上的明月相应和。

    赵明兰抬首之间,瞧见一个贵公子,只是眉间尽是伤情。这一身华贵玄衣,在夜色里显得反而发着白。只此一眼,赵明兰竟然不能忘了。

    李邦彦早就打着赵明兰的主意,今日好不容易有空可以单独找小姐说说话,这不得赶忙过去。

    一走过来却瞧见曾纡和赵明兰两个人在一起说着悄悄话,还笑起来了。

    李邦彦现在也不是家仆的身份,又不能上前阻止,只能装作没看到。

    夜色浓重,快至辰时,新郎终于可以入洞房了。

    房门被轻轻推开,走在床上的李清照身子微微一缩。桌上一对高烛正在燃烧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大枣、花生、桂圆、莲子都被摆放在桌案上,各自在托盘里堆成一个小山。

    赵明诚让婢女退下,自己则拽了一把花生。

    李清照还没反应过来,只见一只大手直接往她的双手里塞东西。

    “饿了吧?”那道磁性男声在自己的头顶处悠悠地传来。

    李清照饿的快要晕倒了,可是她能说什么。结婚就是这规矩。

    但是让他意外的是,赵明诚连盖头都没掀,就先在她手里递花生。

    “嗯。不过这样好吗?”李清照微微蹙眉。

    赵明诚对李清照这样的反应只觉得有趣。

    “你今夜怎么和我平时认识的词女不一样?”

    “怎么会不一样?”李清照手里攥着七个花生,摸着两头大中间小的外壳儿。

    “自是花中第一流,何须碧浅深红色。好诗。”

    李清照一张脸涨得通红,一不小心捏爆了花生壳儿。

    赵明诚抓住机会,轻轻掀开盖头。一张娇嫩发白的面容映入脸颊,周围满是红光。

    在这暧昧的房室内,赵明诚看着李清照涂染的鲜红的嘴唇,不禁轻轻钳起她的下巴,吻了上去。

    李清照羞臊不已,急忙扭头。

    “娘子,可要看书?”

    “看书?新婚之夜看什么书?”

    赵明诚从床榻低下摸出一本书,上面都是刻画的本子。李清照见了封皮,顿时脸颊红成猪肝色。

    “娘子莫羞,先吃,否则等会儿其他的也吃不下去了。”

    “还要吃什么?”李清照佯装不懂,扑闪着眼睛看赵明诚。